梅钢:以极致能效铸就“双碳”标杆领航钢铁行业绿色革命
在“双碳”战略引领全球绿色转型的浪潮中,中国钢铁工业肩负着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的历史使命。“
梅钢作为中国宝武旗下钢铁旗舰子公司宝钢股份600019)精品制造基地之一,始终以“成为全球钢铁业绿色发展引领者”为目标,以“极致能效”为核心引擎,不断探索低碳冶金技术在梅钢的转化利用。
梅钢深知,绿色转型绝非短期之功,而是需要前瞻性战略规划与系统性顶层设计。近年来,梅钢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提效作为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能效提升举措。构建梅钢特色能源管理体系,以能效标杆为抓手,“五位一体”通过智慧能效管理、高水平能源项目管理、能源绩效指标管理、节能降耗管理、绿色低碳管理,发力持续追求极致能效。十四五期间梅钢围绕能源的回收、转换、消耗三方面,实施节能项目94项,投入约10亿。实现节能量30万tce/年,碳排放强度实现破二进一,全工序为能效标杆示范水平。十五五期间,围绕能源高效转换,预计再投入约20亿,支撑吨钢能源成本大幅降低。
梅钢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聚焦余热余能深度利用、智慧能源管理、装备大型化等方向,突破行业技术壁垒,构建绿色低碳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梅钢深挖余热余能回收潜力,推动余热余能回收效率提升30%,实现能源价值最大化。开发“峰谷电经济运行模型”、“环保可视化经济运行模型”等实现能源精细管控,通过可视化平台实时监控各工序用电负荷,动态调整设备运行模式。
近年来,梅钢快速推进行业最新BACT(最佳可行技术)节能技术的全流程覆盖和装备升级改造——T80技术清单,梅钢技术应用率62%;T138技术清单,梅钢技术应用率64%。2025年梅钢全面推进节能诊断输出的263个项目落地,做好统筹规划和精准施策,将各项举措纳入能源管理项目组推进体系,高质量落实各项诊断输出的项目。重点推进超临界发电、高炉汽动鼓风改电动、转炉煤气优化等重大项目。
能源降本方面实现持续突破,梅钢深化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特别是用电成本的实时监控与分时优化策略,推动煤气发电效率提升的价值转化。与2020年相比2024年吨钢非固态能源介质成本降低100元,能源成本取得重大进步。全系统推进公司能介优化提升,围绕降低外购能源成本这个核心,推动电力-煤气-蒸汽系统耦合调度,自发电比例提升15%以上。目前正在进一步立项实施电力-储能-煤气-蒸汽的多能源介质智慧优化调配,基于生产计划对钢铁各工序能源消耗进行建模预测,以能源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多能源介质调配进一步降低公司外购能源成本。同时能源介质按质使用,实施压缩空气普气替代净气、均压氮气替代高压氮气、水系统不同水质的梯级使用,以及峰谷电比例的优化,推动梅钢能源成本持续改善。
余能余热回收方面,梅钢聚焦工艺装备改造升级、回收转换工艺新增、回收设备功能精度稳定提升以及蒸汽系统精益平衡调控,对现有28套余能回收装置运行功能精度进行管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炉窑效率提升方面,通过日管控、月总结的炉窑专项管控机制,强化日常管理、操作,使炉窑能效得到持续改善,点滴积累,持续改善。聚焦炉窑热交换、热平衡效率改善工作,降低燃气消耗,炉窑系统年节约煤气1亿立方以上。
梅钢积极响应国家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布局要求,加大厂区光伏开发力度。在清洁能源替代方面,加速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施48MW光伏建设,预计年发电量5000万度;同时加大绿色电力交易比例,取得绿电交易证书,推动能源结构持续清洁低碳化。在储能技术应用方面,成功投运50MW/100.5MWh储能项目,有效降低尖峰时段用电负荷,不仅加速了梅钢自身绿色转型,也为南京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力量。
以绿色之名,铸就钢铁强国梦,梅钢的能效标杆创建之路,不仅是一场技术与管理革命,更是一场关乎责任与使命的绿色长征。梅钢将始终牢记习对中国宝武“碳达峰、碳中和”的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以敢为人先的魄力、精益求精的态度,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创新的技术、更开放的姿态,依托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流、物质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推动能效管理从定性向定量、从结果向过程的全方位升级。
站在新起点,梅钢将继续秉承“双碳”使命,以极致能效为笔,以创新技术为墨,绘就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为绿色革命贡献“梅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