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文旅融合增动能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旅融合,不仅回应了人民群众对“诗与远方”的美好向往,更承载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担当。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文旅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在文旅产业不断升级,迈入“体验为王”的时代背景下,开封以深厚的宋文化为根基,通过“黑科技”赋能、“慢生活”营造、“新消费”激活,将千年文化积淀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现代文旅体验,为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的深度融合、城市文旅转型提供了生动范例。
在开封府景区,沉浸式夜游项目《南衙千秋月》融合美学造景、酷炫光影、真人表演和互动体验,构建出虚实交融的“幻戏”空间,让游客“在行进中看戏,在互动中入戏”;在清明上河园《飞越清明上河图》球幕影院,12米直径的IMAX巨型球形屏幕让游客裸眼感受360度全景震撼效果,使游客仿佛亲身游历在北宋的市井烟火中;在龙亭景区,沉浸式实景剧游《时空管理局之龙亭局》通过全息影像、智能感应装置交织,营造出虚实相生的奇幻空间;在开封城墙景区,用6面8K高清LED屏打造的《微梦大梁门》裸眼3D影片,让游客站在遗址上感受“城摞城”奇观;在万岁山武侠城,光影技术、宋词乐舞与实景游玩融合,营造出如梦似幻的世界。近年来,开封充分利用全息投影、AI交互、“5G+AR”等科技,让千年宋韵焕发生机。全市日均500场沉浸式演出轮番上演,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推动了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开封文旅的魅力,不止于科技,还有“生活化场景+文化松弛感”的复合型体验生态。漫步在开封的街头巷尾,宋式美学不再是景区内的专属元素,而是融入市民日常、浸润城市肌理的生活底色。
金明池畔,阵雨初歇,550米长的亲水栈道蜿蜒伸入荷塘,身着宋服的乐手拨动琴弦,“金池夜雨”的意境仿佛就在眼前。这片曾经被围栏封闭的湖区,正是借助文旅融合的契机,进行了系统性改造,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客厅”。
每周六的非遗市集热闹非凡。汴绣摊位上,绣娘端坐在绣架前,手中的绣花针在绸缎上穿梭,转眼间,一朵栩栩如生的菊花便初现雏形,踮脚张望的姑娘、举着手机录像的大爷,每个人眼中都是对这项非遗技艺的好奇和赞赏。吹糖人摊位的白胡子师傅刚把糖稀烧软,周围便都是孩子们的欢呼声,大家举着零钱往前凑,队伍排了很远。木版年画摊位更热闹,体验拓印的桌子前围了一圈人,有人举着刚印好的年画跟同伴说笑,有人站在旁边默默欣赏。这种“无边界”的文旅体验,正是开封的独特优势。
在开封,文旅不再是“专程前往的目的地”,而是融入衣食住行的日常场景;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亲手触摸、亲身参与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化的文旅、有温度的文化”,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当前,文旅产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游客的需求从过去的“打卡式观光”全面转向“深度化体验”,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共同课题。面对这一挑战,开封没有盲目跟风模仿,而是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将“宋文化”确立为城市文旅的核心IP,构建起“以文化塑魂、以旅游赋能、以全域布局”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框架,为城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清晰方向。
立足独特的文化基因,开封响亮提出“宋文化看开封”的品牌口号,这不仅是对自身文化资源的高度自信,更是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的清晰定位——要感受最纯正、最鲜活的宋文化,开封是不可替代的目的地。
为了让这一品牌口号落地生根,开封启动宋文化资源整合工程,将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文化“珍珠”串联成璀璨的“项链”,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矩阵。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以开封清明上河园为舞台,以《东京梦华录》为蓝本,通过灯光、音效与演员的精彩演绎,再现宋代“汴河漕运”“夜市繁华”“皇家盛典”的场景,游客坐在古色古香的看台上,仿佛穿越千年,亲历大宋盛景。
在城市风貌改造中,开封将宋式建筑风格作为核心设计语言,融入街道、公园、商铺、公共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中。古城核心区内,沿街建筑采用宋代歇山顶、飞檐翘角、朱红立柱的设计风格,商铺招牌统一使用木质匾额和宋式字体,就连路灯也设计成仿古宫灯样式。此外,开封还对古城墙进行保护性修缮,打造“古城墙步道”,游客可沿城墙漫步,俯瞰古城全貌,感受“城墙内外皆宋韵”的独特氛围。
从“单点景区”到“全域景区”,从“文化展示”到“生活体验”,开封以宋文化为核心构建的全域旅游发展坐标系,不仅打破了文旅产业的同质化困境,更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随着宋文化体验的不断深化和全域旅游体系的持续完善,开封必将成为更具吸引力、影响力的宋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全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开封样板”。
文旅产业作为连接文化与经济的重要纽带,其强大的带动效应在开封的发展实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城市建设层面,开封以文旅发展为“金钥匙”,打开了城市风貌升级的新局面。围绕“宋文化”这一核心IP,开封系统性推进城市空间改造:老城区内,宋式斗拱、飞檐翘角的建筑取代了老旧民居;清明上河园周边、鼓楼商圈等地的宋代园林景观与现代基础设施无缝融合;街头巷尾的标识、路灯、商铺招牌均融入宋代元素,让“一步入宋”的沉浸式体验从景区延伸至城市每个角落。与此同时,开封以文旅环境提升为契机,同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绿化景观优化。如今的古城不仅有“宋风宋韵”的文化底蕴,更有“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环境。“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正是文旅与城建双向赋能的最佳佐证,“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的愿景成为现实。
在就业与经济拉动层面,文旅产业为开封构建了“全民共享”的增收格局。万岁山武侠城、清明上河园等景区的持续火爆,直接带动景区内演艺、运营、服务等岗位需求激增。仅万岁山武侠城一家景区就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让周边居民实现“家门口挣钱、兼顾家庭”的愿望。更重要的是,文旅产业的“辐射效应”激活了城市经济的“微循环”,形成“景区带产业、产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
在民生改善层面,文旅产业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开封市民。城市环境的优化,让市民日常休闲有了更多好去处——改造后的大宋御河沿岸成为市民晨练、夜游的首选地,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内的口袋公园、文化广场,为老人和孩子提供了舒适的活动空间。
从城市的“颜值提升”,到就业岗位的“数量扩容”,再到民生福祉的“质感升级”,开封的实践充分证明:文旅产业不是孤立的“娱乐产业”,而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引擎”。2024年,全市旅游接待量突破1.0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79.6亿元,持续增强文旅产业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带动力,为更多历史文化名城探索“文旅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开封方案”。
从“八朝古都”到“高品质文旅强市”,开封以宋文化为魂、以文旅文创融合为引擎,通过战略定位、实践创新、服务提质,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兴文化”的发展之路,在新时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持续叫响“宋文化看开封”品牌,向着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不断迈进。(全媒体记者 王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搜第一!西贝承认部分菜品是隔夜菜,要求所有员工品尝罗永浩菜单,罗永浩最新发声
罗永浩直播后点赞两家湘菜连锁品牌:开进商场做新鲜热炒还能盈利,自己愿免费推广
土耳其94-68大胜希腊晋级欧锦赛决赛,申京15+12+6,字母哥12+12
56岁硕世生物刘中华博士突发疾病去世,此前为支持公司运营自愿降薪40%
锐评Model YL:日均订单破万的六座特斯拉比理想i8和乐道L90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