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优秀案例和优秀解决方案发布
从戴上头显沉浸式游览圆明园全景,到“第二现场”演艺新场景打破时空限制传递艺术魅力;从AI数字店长提升酒店运营效率,到多语种AI透明屏助力入境游客智慧服务——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正在北京焕发勃勃生机。9月12日,2025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优秀案例与优秀解决方案发布活动在服贸会首钢园区举行。本次活动以“科技赋能文旅,数智焕新发展”为主题,集中呈现了北京在智慧文旅领域的重要突破与创新成果。
发布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数字创意产业协会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协会承办。经过数月的公开征集、各区推荐和多轮专家评审,最终共有14个优秀案例和8个优秀解决方案成功入选。这些项目广泛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等前沿技术,实现了从文旅管理运营到消费体验的全链条赋能,标志着北京文旅行业正式迈入科技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在优秀案例板块,多项创新应用备受瞩目。国家大剧院联合中国联通、中影数字等推出的“舞台艺术‘第二现场’超高清数字演艺新场景”,依托超高清直播、AI自动追踪与多机位调度技术,实现了全国20余家剧院和上百家影院的同步直播,极大拓展了高雅艺术的受众范围,构建出跨地域联动、虚实结合的文化传播新模式。首旅酒店集团研发的“AI数字店长”深度集成至飞书平台,整合经营数据与标准流程,实现日报推送、智能诊断与远程管理等功能。该应用目前已覆盖集团旗下3000余家酒店,显著提升了人效与服务品质。
艺云数字艺术中心(王府井)融合裸眼3D、情感计算与体感交互技术,推出《灵境·未来灵感世界》《敦煌超宇宙》等IP展览,打造出集艺术展览、美育研学和消费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在大兴机场投入使用的多语种AI透明屏,该设备整合实时互译、数字人客服与人工服务,支持14种语言高效沟通,有效解决了国际旅客的语言障碍,提升了信息准确性与服务效率,推动了机场服务的智能化与跨语言创新。
此外,“海淀公园AI科技主题公园”通过物联网与AR技术重现三山五园历史景观,实现安防、灌溉、照明等多系统智能联动;“《永不消逝的圆明园》VR大空间沉浸体验”借助高精度建模与虚拟剧情互动,让游客穿越时空感受昔日皇家园林盛景;石景山区文化馆则依托“数据中台+智能应用”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型。这些案例不仅是技术应用的典范,更是文旅业态、服务模式和消费场景创新的重要实践。
在优秀解决方案板块,八项入选技术覆盖了从基础设施到前端应用的多个层面。科大讯飞联合多家科技文化机构推出的“星火伴游——AI大模型驱动的文旅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基于讯飞星火4.0 Turbo大模型,实现个性化讲解、多语种问答与智慧导览,推动服务模式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互动”。北京澜景科技有限公司的“文旅展演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以hecoos全域制播技术整合声、光、电、机械控制,显著提升沉浸式展览、光影秀和虚拟拍摄等场景的创作效率与视觉体验。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开发的“文化数据资产柜”致力于解决文化单位非结构化数据治理难题,通过多模态数据识别、AI治理和中国数字文化链确权等核心技术,实现文化数据结构化、标签化、可视化与资产化。此外,北京声智科技的“多语言文旅智慧导览耳机”以仅4克的超轻设计和66种语言实时翻译能力,服务跨境旅游与国际展览场景;北京数原数字化城市研究中心的“UniCity轻量化文旅空间交互解决方案”通过小程序实现京西水峪嘴村等古村落的数字化复现与AR沉浸游览,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传承与旅游创新提供科技支持。
在政策赋能、科技驱动与市场活力的多重助推下,北京文旅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智化蜕变。从剧院到酒店,从机场到乡村,从古迹到公园,新技术正以空前深度和广度融入文旅全链条,持续焕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风采。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文旅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持续开展文旅科技创新案例的征集、评选与发布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成果,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大支持推广力度,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勇于探索,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深度融合文旅场景,惠及更多企业与广大市民游客。